close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雖說國家數次降低了藥品價格,但在實際生活中,低價藥卻並非隨處可見:出於利益考慮,藥廠、醫院都不願生產、使用低價藥,低價藥也由此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境地,無法惠及普通老百姓。新一輪的藥價改革,該如何改呢?
  今天上午,國家發改委再度調整了藥價改革的思路,在控制日均使用費用的前提下,放開最高零售限價,鼓勵低價藥品生產供應,生產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
  低價藥的價格放開了,是否意味著老百姓吃藥要多花錢了?發改委價格司醫葯價格處處長宋大才告訴經濟之聲記者晏琴,新的定價模式,主要作用是優化用藥結構,減少高價藥的使用,並不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宋大才:第一點是政策出台,加上相關的政策配套實施,包括招標政策,醫改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我們評估有利於進一步優化醫院的用藥結構,減少高價藥品的使用,建立鼓勵醫院醫生和患者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激勵機制,把低價藥品的使用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範圍,引導醫院機制使用。醫保改革,通過按病種付費和總藥物付費等方式,將總的藥品作為醫院的成本。這個是醫院這次想到的,怎樣用價格隔離質量有保證的藥品。
  經濟之聲記者今天也對部分北京市民進行了採訪。面對低價藥面臨漲價的可能性,絕大多數市民並不是特別在乎。他們說,低價藥漲一點兒其實並沒有關係,這總比買不到低價藥強。
  記者:如果漲一點價格的話你們願意接受嗎?
  患者1:那肯定能接受,因為它效果很好。
  患者2:問題不大,能買到總比買不到好。
  患者3:現在不是鼓勵問題,而是你要讓它活下去,它得有賺
  的確,儘管藥價降下來了,不少市民都感覺到,去藥店根本看不到“低價藥”。一問“低價藥去哪兒了?得到的回覆往往是“要麼藥賣光了,要麼索性沒有進貨。”這多少會讓市民很受傷。
  患者1:想呋喃旦定片,這個藥治療泌尿感染非常好,但是沒有了。我問過大夫,他說太便宜了,不生產了。
  患者2:很便宜以前,現在很貴了。B12是最明顯的,以前打一針幾毛錢,現在都是50多塊錢一針,這是保神經的一個藥,現在普遍比以前價格要高。
  患者3:沒了我拿什麼呀。
  低價藥不僅會讓藥店失去賣藥的積極性,對於生產企業藥廠來說,更是一種煎熬。據瞭解,前幾輪降藥價,讓不少中西藥廠叫苦不迭。華潤雙鶴藥業公司副總裁葛志勇就告訴記者,他們廠生產的藥一直在降價,但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卻不斷上升,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藥企不願意生產低價藥。
  葛志勇:很多就是說品種的成本價格倒掛,而且有的品歸有比較嚴重的倒掛,比如我們的VC的註射液,我們的製造成本大概是每支7毛錢,但是國家制定的原價是3毛4,平均中標價呢,現在是6分錢,這是最低的。
  主持人:藥價雖然降下來,但是消費者買不到,藥店也不願意賣,藥廠也不願意生產,這是不是說明我們前一輪的降藥價行動並沒有成功或者說沒有切中要害?
  經濟之聲觀察員張春蔚:我覺得是沒有切中要害,就是它更多的強調了一個低價,而這種低價到底什麼是成本價它沒有考核。於是有的人就為了低價而去拿這個低價,既打擊了對方,實際上到自己也打擊了。因為沒有人會永遠的虧本,它可能當時虧本它是為了贏得那個標的,它會贏得更多的讓自己進入到這個招標的名錄裡面,而不是說它真的就是願意去虧本。所以這樣的話題就衍生出一種惡性循環,就是它低價拿到的這個單子,但是它肯定不願意賠本做生意,於是這個藥就永遠不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但是這個帶來的一個話題就是什麼呢,大家都不賺錢了,大家都沒有市場了,那誰會去生產它呢,我們都說醫者父母心,其實做醫葯行業的人,也需要的是一個父母心,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了父母心,那就是當你的藥品的市場是由一個畸形的這個價格倒逼完成的,那麼它必然難以形成一個真正的市場。
  放開了低價藥的定價自主權,消費者就能很隨意的買到“低價藥”了嗎?經濟之聲記者今天也採訪了一位某藥企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很肯定的回應說,只要放開價格,他們還是很樂意生產低價藥的。其實,無論低價藥還是高價藥,對於藥廠來說,生產什麼都無所謂,關鍵是能夠覆蓋成本,別做賠本買賣就行。
  某藥企負責人:我們是願意(自主定價)的,一部分定價交給了市場,讓企業之間通過市場的方式來競爭,所以作為企業來講是受市場擁護的,但最後企業怎麼應對,那還要看市場的一個變化。
  即使藥廠願意生產,但醫院卻不一定願意使用。成都某民營醫院投資方告訴記者,按照現行的藥品加成政策,藥品在中標價的基礎上可以順價加成10%—15%,也就是說藥價越高,醫院獲得的收入就越高,因此一些醫院和醫生更願意給病人開高價藥,不願意開低價基本藥物。
  這個利益鏈主要存在於藥廠跟醫生還有患者之間,實際上患者是最被動和無辜的。比如說藥價招標,這種方法有時候並沒有起到它應該起到的作用,有時候甚至還有副作用,比如說藥價公開招標,它按照規定是順價15%,我競價越高,我順價的利潤就越大,所以我希望我買的藥競價高一點,多賣一點。這就需要做醫生的工作,給他多少回扣,多少返點,搞一些學術會議等戰術。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民航中心醫院藥劑科劉主任告訴經濟之聲記者,其實,醫院是願意用低價藥的,但是很多情況下,是買不著低價藥。
  我們低價藥,按照百分比也不到10%,雖然不到10%,但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打個比方說,有時候有農藥中毒的患者,農藥中毒來我們醫院搶救了,這時候我們要用到的一個藥叫氯鹼利定,我們醫院現在就買不著,這是個矛盾,有些藥必須要用的,可是我們買不著,所以企業如果不是大批量生產的話,肯定成本這塊要高。作為醫務人員來說,還是基於患者的用藥來考慮的,不是說把患者的利率放在第一位,這個是我敢向你保證的。藥品在遴選的時候,有的藥可能貴一些,但同時肯定要備一個便宜的,不會說是為了保全醫院的利率而專門用一些貴藥,因為這個是根據臨床患者不同的層次需求來決定的。
  主持人:從各方對此事的態度來看,春蔚你覺得向發改委方面給出目前這個一個解決方案是否有效?關鍵低價藥的問題的關鍵點到底在哪裡?
  張春蔚:我覺得這次發改委的調整,實際上是三個方面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就是解決了低價藥的一個市場真實性的問題。因為它把限價進行一個市場調節以後,就是很好的緩解了低價藥怎麼定價的問題,以前的話是用行政手段給它定價,就是誰給低就定誰,於是就會出現幾毛錢的東西,有人會幾分錢來賣給你,這樣的話它是為了搞亂這個市場,改變一些游戲規則,而不是真實的把這個藥品的價格體現出來。所以在這塊市場當中,我們看到的,這一次定價權的市場化帶來的就是讓低價藥回歸到市場循環一個手段。那麼它所實現的一個直接目的是什麼呢?解決了買不到低價藥的問題,解決了低價藥沒人生產的問題。
  但是第二個問題又來了,那就是把低價藥物這樣一個市場定價權讓出去以後,必然會帶來有些問題,有的藥會漲價,想都不用想的,甚至包括可能沒那麼迫切要漲價的可能都。因為我們一看這個名錄裡邊500多項,1000多個品類,那到最後的話可能存在著部分的藥品的這樣一個上漲。所以在這樣一個話題當中,就會一方面你堵住了低的,但是另外一個方面高的呢,你怎麼辦?所以其實是需要一個配套,就是如何讓人們買的到低價藥的同時,放開藥品上漲空間的同時,還要管得住那些蓄意上漲的,那麼在這個時候它就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手段了。
  那麼又回到了第三點,那就是真實的市場定價權是不是一個真實的市場,但是你會發現行政這隻手,老要去調的時候,這市場很難絕對的真實,但是如果沒有行政的監管,這個市場又很容易,要麼變成壟斷,要麼會失去一些秩序,所以我覺得對於藥品的管理確確實實還是需要很多的專業技術,但是我覺得起碼改正了此前的一個誤區,就是為低價試舉。
  主持人:剛纔我們也分析了,幾方面,比如說患者角度很需要,需要有低價藥,那麼生產商表明他們態度,其實他們高價藥也好,低價藥也好,對他們來說絕對的價格值其實跟他們沒有關係,主要是他要看一個盈利的成分。
  張春蔚:就是我不能賠錢賣。
  主持人:你能不能讓我實現利潤,這一定很難很重要,對他們來說,生產低價藥他們其實並不排斥,那麼OK了,關鍵剛纔我們也說到了,在使用的當中,醫院和醫生這一塊企業也有一定的矛盾性,目前看的出來,當然我們採訪到的醫院的主任跟我們說了,醫生還是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但是目前還是有一部分,它的收入來源要依靠藥品的價格來的,這個問題放開了之後,能解決這部分問題嗎?
  張春蔚:我覺得這其實是回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一次低價藥引發的是人們所說的,就是看病貴的問題。而以藥養醫,這是屬於醫院環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功利醫院它不能夠奔著醫院去,但是如果你要讓它以藥養醫,那就只能走入那個我們不希望看到的誤區。  (原標題:發改委出台扶持政策 低價藥能否迎來“新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67rult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